医院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资讯医院新闻详细

载誉归来!我院院长袁勇、内科ICU主任李建伟共同进京领奖

发布时间:2020-09-09 00:00 本文来源: 系统

9月8日18时30分, 我院院长袁勇和内科ICU主任李建伟搭乘飞机返回广东,带回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袁勇院长


李建伟主任  



  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领导人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上,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


中山市危急重症生命支持ECMO救治组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中山市危急重症生命支持专家组组长、我院院长袁勇代表团队领奖。



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内科ICU主任李建伟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袁勇(左一)和李建伟(右一)合影  

挽救全省首例撤ECMO成功的危重症产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猝不及防,李建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支部书记,第一时间就积极申请去支援湖北,考虑到李建伟是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市医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具有17年的抗击“非典”、禽流感、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种疫症的救治工作经验,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他留守中山,组建中山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专家组,并担任组长,同时还承担着全市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筛查工作。

  我院委任他为医院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迅速组建好队伍,随时准备投入到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中。


  2020年2月1日中午,经他会诊后确诊:中山市出现了第一例危重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一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肺、肝、肾)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他在组织把病人转运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定点医院)后,就马不停蹄地带领市专家组成员一起投入到病人的救治工作中。

  当时病人的病情极其危重,虽然已使用了呼吸机和体外膜肺(ECMO)等治疗手段,病情仍极不稳定,反复出现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救治难度极大,随时有生命危险。病人是个刚接受完剖宫产术后的年轻产妇,31岁,其病情引起全市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关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此时,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的治疗仍缺乏可借鉴的参考资料、文献及实践经验,国内各地也出现了一些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例救治失败的案例。此时,作为组长、全面主持此病例救治工作的李建伟,顶着巨大压力,一直坚守在救治现场,期间从未回过家,废寝忘食,全力以赴,带领专家组所有成员,严密观察病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救治指南,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病情,反复探索,不断调整救治措施。在上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50多个日日夜夜竭尽全力的救治,如钟南山院士的评价他们“用绣花般的功夫”,“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成为广东省首例、国内也比较少见的能顺利脱离ECMO后又完全康复的危重症患者,创造了一个“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白袍战士的奉献精神,展示了中山地区的重症救治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敬和好评,得到了钟南山院士、省人民医院余学清院长等专家的肯定,李建伟及救治团队还把一些救治经验、疗法向国内推广,与各地医生进行交流,希望能挽救回更多的生命。


危重症产妇经过精心救治出院

  “这是我多年职业生涯中最难、最累的一次抗疫经历。50多个日日夜夜,各种压力让我这位50多岁的老兵差点熬不住。” 回忆这段经历时,李建伟这样说,“幸运的是,中山市组建了一支全市最好最强的重症救治队伍,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全天候守护在危重患者的身边。”

被央视称为“阻挡死神的战士”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山市危急重症生命支持ECMO救治组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团队兵分两路。一路留守中山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一路奔赴湖北荆州支援。团队为新冠危重症患者赢得生的希望,筑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被央视称为“阻挡死神的战士”。

  在中山市内,团队创造国内首例产妇应用ECMO成功案例和中山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赴湖北荆州团队日夜兼程1300公里,完成湖北省首例ECMO辅助患者远程转运,还实施了国内首例ECMO辅助下患者院内转运CT检查,更创造16秒ECMO灌注系统更换新记录,国内首例应用ECMO45天,完全恢复的纪录。

  支援期间,团队不仅承担救治新冠患者的艰巨任务,还帮助当地医院建立起一支ECMO团队,这支能战斗的队伍为危重病患者的后续救治奠定了基础。ECMO团队参与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起草《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外生命支持应用时机及模式选择专家建议》,为全国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守护中山:用“铁肺”挽救危重症患者

  正月初八(2月1日)下午,中山市第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已经严重缺氧,随时要上ECMO。2月2日的早晨七点,孕妇不稳定,ECMO团队迅速赶到二院,随时准备为患者实施ECMO救命。

  2月6日,患者病情继续恶化,需立即实施ECMO辅助。队员穿上防护服立即往感染隔离病房,为的是最快速度给患者建立起人工心肺,缩短患者缺氧时间,减少并发症,那一刻大家都忘记了害怕,一切都想着的是患者的安危。从那一刻开始驻守市内的ECMO 团队开始了漫长51天在二院疫情抢救工作,2月27日顺利给孕妇撤除了ECMO,成为国内首例产妇应用ECMO成功案例。3月26日成功给冯姓老人撤除ECMO,中山疫情两例新冠危重患者都存活,实现了零死亡。

千里援鄂:国内首次用ECMO成功转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020年2月17日晚上9点,我院吹响集结号,组建了一支9人ECMO小队,由ECMO研究室主任廖小卒带队,携带设备驰援荆州。

  “在广东,接到ECMO转运任务,我们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准备,接到电话就可以出发。但是荆州远隔1000公里,不熟悉那里的具体情况,必须做好一切准备” 廖小卒说。虽然已经做好各种预案,他还是没想到第一个任务来得如此之快。

  2月18日下午3点,我院ECMO团队从广州南站出发,一场历时12小时的生死时速正式开场。高铁列车开动没多久,前线发来消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中医医院一位重症患者需要ECMO转送。团队连着几个小时讨论转运流程和预案,晚饭都没来得及吃。

  晚上8点,高铁抵达武汉站,团队等人转乘大巴,在警车的引导下,通过一道道关卡,直奔荆州。团队带着ECMO设备,朝石首市飞奔而去。

  晚上12点半,团队中的两人抵达石首市中医医院,立刻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经研判,该例患者不适合实施ECMO辅助,凌晨3点半,救护车将患者顺利转入荆州市重症救治中心。

  2月19日晚,团队再次接到紧急任务,监利县中医院有一位62岁新冠肺危重患者,由于县里医疗条件有限,需要转运到市救治中心里进行救治。只用呼吸机转运风险实在太大,需要用人工心肺进行转运。当时现场光线昏暗,隔离的条件也不够安全,而建立人工心肺的要求极高。时间不等人,团队成员围成一圈,有人在头顶打开应急手电筒提供照明,他戴着3层手套,用了差不多1个小时,克服各种不便终于经人工心肺建立好。解开手套的时候,发现汗水都已经把手浸泡的发白起皱了,但这还只是第一关。

  县里到市里虽然只有100多公里,但开车需要3小时。坐在车上,医护人员护目镜里开始起雾,N95口罩捂得密不透风,人在防护服里汗流浃背,还需克服晕车带来的不适。这是团队经历过最艰难的转运之一,这场整整持续10小时的跨城通宵救援,终于在次日早上7点以病人安全转运入重症救治中心而告一段落。这也成为了国内第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应用ECMO成功转运的案例。                            


中山急危重症ECMO团队(千里援鄂)


  截至3月11日,我院团队还成功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完成了3例在ECMO支持下的CT检查。其中,3月2日该团队完成第一例检查时,全国范围内尚未有该类做法的成功经验。  


部分资料来源:南方日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致敬英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载誉归来!我院院长袁勇、内科ICU主任李建伟共同进京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