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资讯医院新闻详细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落户我院!防治结直肠癌,需要懂得“早筛”!

发布时间:2020-01-15 00:00 本文来源: 普外三科

  1月11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会(南中国站)上,我院普外三科王尧主任参会并领取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授予的“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牌匾,标志着我院融入中国结直肠肿瘤早筛网络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

  目前,结直肠癌是高发癌症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一大病因,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结直肠癌的形成,往往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其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经历了肠黏膜增生、小腺瘤、大腺瘤、重度非典型增生、早期癌变、中晚期癌症等一系列组织形态改变过程,往往需要数年,而其治疗后效果,也跟肿瘤分期(即干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早诊早治(早筛),对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着特殊的意义。

  筛查对象:根据相关指南推荐,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无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病史或家族史等)从40岁开始进行定期筛查,虽然这个年龄开始筛查不一定获益,但对于50岁以上平均风险人群,强烈推荐其定期筛查;对于75岁以下、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健康人群,推荐其继续进行筛查;对于76-85岁人群,医生可依据病人意愿、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及前期筛查等情况制定合适的筛查计划;对于85岁以上人群,不鼓励继续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

  (1)问卷风险评估:是利用已知的结直肠癌发病高危因素,通过简单的询问问题获取信息,从而对个体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常用评分表如下图。无筛查周期。

  (2)粪便隐血试验:是结直肠癌无创筛查的最重要手段,包括化学法和免疫化学法。化学法最常用,但检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度较低;免疫化学法(FIT)筛选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前者高。目前推荐每年进行1次FIT检测。

  (3)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主要利用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特异性标志,与FIT结合组成多靶点粪便检测,不仅进一步提高FIT对结直肠癌筛检敏感性,也提高对进展期腺瘤筛检的敏感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价格较昂贵。推荐筛查周期为3年1次或1年1次。

  (4)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考虑到我国国情,结肠镜筛查可作为个体化筛查的重要手段予以宣传推广,但不适宜大规模人群普查。通过有效分层和精准初筛,选择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并不断提高受检依从性,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人群筛查策略。推荐筛查周期为每5-10年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5)其他方法:包括乙状结肠镜筛查、结肠CT成像技术、结肠胶囊内镜筛查、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粪便丙酮酸激酶(M2-PK)检测等,但由于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成本效益不佳,暂不推荐用于结直肠癌人群筛查。

  由于很多人对结肠镜检查具有抵触心理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治,其实不同检查方式具有不同的益处、风险和敏感性,医生会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必要时再行结肠镜检。但无论如何,尽可能提高癌症早期阶段的检出率,减少患者风险,改善疾病预后是医生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我院普外三科(胃肠外科)成立于2008年,为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是中山市最大的胃肠外科疾病诊治中心,致力于胃肠道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居中山市领先水平,入围“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2019”,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健康咨询。

  门诊出诊安排     门诊位置:门急诊大楼(杨郭恩慈大楼)3楼消化中心10号诊室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落户我院!防治结直肠癌,需要懂得“早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