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医言医行入我心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ug环球会员登录始终秉承党的先进领导,在临床带教及住培学员培养方面不遗余力、屡获佳绩,在第38个全国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描绘一位我身边的秉烛铸魂之师、我的规培全程导师----急诊科主任:宁晔主任医师。
注重基础,为学员筑牢能力根基
2021年9月,我第一次来到急诊基地开始规培学习,刚刚走出大学象牙塔的我临床工作经验几乎为零,连工作中的基础--写病历,也总是写的混乱、抓不到重点。有一天跟值的时候我收了一个病情复杂的患者,那个患者既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又有消化系统的症状,诊断也是既有慢阻肺又有消化道出血,一般情况不稳定,家属又十分紧张,把患者大大小小的所有症状一股脑的倒给我,我完全被家属的诉说带偏,入院记录的现病史简直是“一团浆糊”,东写一句西写一句,正抓耳挠腮之际,宁主任正好来到办公室,看到我写的“一团浆糊”,对我说了一句“来,我帮你看看”。随即在我旁边坐下,耐心的听我说问到的病史,然后从“这次主要是因为什么来看病?最先起病的症状是什么?另一个系统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按照患者起病的时间线帮我梳理病史,“医生要有自己清晰的思路和逻辑,不能被家属带跑”、“有多个系统症状时可以分两段分别交代,但要注意始终以主诉为中心”......一句句“干货”像迷雾中的明灯,不仅为我理清了这个患者的现病史,更成为了我每次写病记时都会在脑海中问自己的问题。有了宁主任的指导,我写病记的能力突飞猛进,哪怕是后面去心内科、呼吸内科轮转时所写的病记也得到了各个科带教老师的肯定。
上图为宁晔主任指导学员书写病记
专注细节,培养学员急诊急救技能
2021年12月,急诊科主办了全院急救技能大赛,这次大赛与众不同的是,宁晔主任亲自细化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病人转运等每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当时我问宁主任:“以往的评分标准不是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再重新抠细节呢?对比赛来说不重要吧”,宁主任继续调整着抢救流程细节对我说:“对比赛来说不重要,可这不仅仅是为了比赛,当抢救真正发生在患者身上时,任何一个细节不到位,对患者来说都是致命的”。看着主任认真的眼神,我感受到了老一辈急诊人那种对抢救患者生命不错分毫的专注和对患者绝对负责的信念!急救大赛过后,急诊基地的所有规陪学员,也都按照宁主任细化后的抢救流程进行了急救技能培训,从细节上强化了学员们的急救能力。
上图为宁晔主任担任急救技能大赛评委
亦师亦友,关心学员生活
我的全程导师虽然工作时是严肃的科主任,但私下里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家长”,得知我从遥远的东北来到中山,怕我不习惯这边的气候、饮食,像“老豆”一样叮嘱我:“雨季要注意关门关窗;气候炎热、食物变质速度很快,剩饭剩菜及时倒掉;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随时告诉他......”这些生活中亲切的关怀,让我在远离家乡的中山也体会到了亲人的温暖!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撒春晖。我觉得我十分幸运,幸运的不仅是加入到温暖的我院住培大家庭,更是因为有宁主任作为我的全程导师,在专业学习、技能培训、日常生活中都如春风化雨般教导我、指引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也会紧随宁主任脚步,为达成我院建设为大湾区技术领先、管理一流、极具人文关怀的高水平医疗中心奋斗!为未来的急诊急救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