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念师恩
初识梁剑平老师是在2020年8月份的那个夏天。踏出校门,远离家乡,来到这座既平静祥和又繁荣昌盛的城市—中山,步入ug环球会员登录,开启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旅程。我很清楚,这段旅程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决定着我未来的道路通向何方。很显然,我充满着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直到,我见到了我的老师,就在繁忙的那个上午,不算宽敞的呼吸科主任办公室里,我忐忑的上前介绍自己,梁老师放下忙碌的工作,上前轻拍我的肩膀,嘴角露出温暖的笑容,说了一句“好好努力”。前一刻我还在担心梁老师作为呼吸科主任级别的大人物,必定严厉万分,而此刻梁老师的笑容打消了我的所有顾虑,心中感叹与庆幸他竟是位如此平易近人的老师。
短暂的调整与适应身份后,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内科基地的规培医师。辗转于各大内科科室培训,我也充分认识到临床的生活不同在学校的日子,每天繁重的工作和课程应接不暇,担心工作上的疏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又苦于找不到沉淀思考的时间,怕自己停滞不前。老师闲暇之余时常会找我交流,他看出了我的担忧,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临床和学习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夜里你翻看的每一本生理生化和病理病生,都是在为自己锻造理论的“武器”,而白天的临床工作便犹如“战场”,手持武器在战场上厮杀过,方能成就一名优秀的医生”。 一语惊醒梦中人,梁老师的教导如同醍醐灌顶,调整心态,重拾信心,继续向前出发。
2021年的冬天,我轮转到了呼吸内科,内心激动万分,暗自下定决心好好表现,不让老师失望。在呼吸科学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梁老师便力推我单独值班。我宛若被老鹰推下悬崖的小鹰,为了学会飞翔,拼命扑腾着羽翼不丰满的翅膀。后来事实证明,老师的选择是正确的,短短的三个月,我逐步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临床医生。当然这些都脱离不了老师的教导,在教学中,老师一直以平等的姿态,似朋友一般,相互探讨的形式引导着我,学习每一个枯燥无味、苦涩难懂的知识点,牵引着我渡过重重难关。老师的教学方式由浅及深,由点及面,通俗易懂,将书本上的知识点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例与我讲解,让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梁老师是位热衷与外界交流的人,我也跟随着老师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使我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向各个呼吸科前辈学习经验,了解最新呼吸病学研究成果,开拓新的思路。犹记得,今年8月份的“呼吸医师诊疗能力提升”会议中,有程远雄教授的“GINA 2022更新解读”,还有刘慧教授的“中国慢阻肺诊治指南”的分享等等,充满“干货”,收获满满,让我对哮喘与慢阻肺有了全新的认识。当然,身心疲惫之时也时常有之,但老师坚定的目光、无限的耐心、永不放弃的决心激励着我,努力促进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让我能够健康成长、体验成功、顺利成才。
教师节将至,我纠结过康乃馨与向日葵谁更能表达感激之情,也苦思过卢梭的《爱弥尔》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哪一本更能彰显老师的伟大。或许,我的成长才是老师最想看到的礼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