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教学基地住培带教详细

【二等奖】最重要的小事

发布时间:2022-09-08 17:12 本文来源: 麻醉科专业基地 刘洋 指导老师:廖小卒

评审专家林茹珠(ug环球会员登录宣教科科长):主题集中而突出,没有按常规套路正面描述老师的厉害。而是用看似不重要的几件“小事儿”立起了一位有“大人文”的专业形象,更令人信服


从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精湛的技能?是严谨的态度?还是缜密的思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可或缺的,是沟通,是和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平等而真诚的沟通。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所以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诊治过程,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这也是我的带教老师,廖小卒,用他的身体力行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


     那时候我正在ICU轮转值夜班,收治了一个重症心肌炎的病人,中年男性,入室的时候血压低,气促,脉氧在90%上下波动,已经行了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考虑患者心脏收缩力较弱,病情随时有加重的可能,便请了心内科及ECMO小组等科室会诊。那时已经是凌晨2点过了,小卒哥来会诊,几个科室综合评估之后,认为已经有上ECMO的指征了。于是小卒哥便出去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家属详细交代了ECMO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及优缺点,然后不厌其烦地回答了家属的每一个疑问,前前后后沟通了有二十多分钟。

回来后,我站在一旁说:小卒哥你可真有耐心,居然和家属说了这么多。

小卒哥看着病人对我说:我们治病救人,除非遇上紧急情况或抢救的时候,不管我们要做什么,都需要对患者或家属有充分的沟通。像这个患者,这么年轻,家属在ICU外面肯定很着急,他们想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想要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可能他们听不太懂我们做的,但你必须要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这些你都要和他们讲清楚,这样才能解除他们的困惑,甚至能减轻他们的焦虑,千万别以为沟通是小事儿就随便糊弄,有效的沟通在医生的诊疗中是至关重要的。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对话,又让我想起刚进科室的时候,他带着我做的第一台麻醉。

术前我照常拿着麻醉同意书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由于患者出去做检查了,我便直接和他家属交代了相关事项。手术当天,小卒哥看到麻醉同意书,问我为什么没有患者自己的签名,我说当时去的时候他不在病房,不过我已经和他家属交代过了,他家属应该会和他说的。小卒哥就说:那一会儿等患者来了一定要和他再讲一下。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没做过手术,他进来手术室会不会害怕?会不会对我们麻醉的实施有抵触心理?醒来后发现嘴里放着气管插管会不会有恐惧?对于这种术前清醒的患者,我们在麻醉前一定要和他及他的家属都要有充分的沟通,尽量了解并满足他们被理解、被尊重、寻求感觉上舒适的需求。

这两件小事儿,充分展现了小卒哥在日常工作中,将沟通当成了一种自然的、必需的、无所不在的习惯,也正是这样的习惯,让他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尊重与感谢。

对于我而言,他身上有太多的发光点:他临危不惧,身先士卒,2020年2月,他带领着ECMO团队,支援湖北荆州抗击疫情,为最危重的病人筑起了最后的一道生命防线,也被央视成为“阻挡死神的战士”;他学而不厌,孜孜不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看文献、做研究,发表的文章和专利不胜枚举,在学术的道路上辛勤耕耘;他谆谆教导,诲人不倦,作为我的带教老师,用他的知识与行动,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但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把病人的需求与意愿放在第一位的“小事儿”。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小卒哥展示出来的一名优秀医生所具备的素质,他热爱医学,不仅用着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去治病救人,更用着那颗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的赤子之心去尊重患者、理解患者。我尊敬他,因为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太阳,不灭热忱,永运骄傲。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二等奖】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