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聚光灯下的无名氏
评审专家黄丹平(ug环球会员登录门诊部主任):从入科写起,从小事着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高潮处李斌飞的出场,犹如点睛之笔,最终写出师者和麻醉医者的风范
一年前我像众多学子一样离开校园,拉着行李箱,来到一个美丽又陌生的城市,来到一个熟知又陌生的专业,从门外汉到跨过门槛,需要的不止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态的转变。
以前我是手术台上的医学生,那时候所看到的麻醉医生,是默默的、是平静的,如同无风的湖面一样;也曾以为病人被麻醉以后他们就无所事事了。直到去年今时,我踏入麻醉规培基地,其中的神秘逐渐拉开帷幕缓缓的呈现在我面前。科室的老师很多,麻醉的特殊性使得麻醉医生与患者的比例,是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病情严重的患者麻醉时,各大主任都会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了主任的指导,大家的工作有条不紊,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年期间我也像海绵一样,不断的从每一位老师身上汲取知识。心态是首先需要摆正的,入科第一课学到的便是“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小事”,老师要求我面对患者时,不管手术大小,都要认真做好每一次麻醉,麻醉关乎患者性命。
入科后我的内心是既忐忑又兴奋的,忐忑的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兴奋的是自己从事的是如此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作。从零开始认识每一种麻醉药品、急救药品、麻醉机、学习麻醉基本操作技能,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对老师们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你能想象主任手把手教学吗?在这里成为了可能,不管是陈勇主任、还是廖小卒主任,在教学上都是严谨的,一视同仁的,我有幸体验过两位主任的手把手教学。刚入科的时候,有一次患者需要做中心静脉穿刺操作,在我没有信心做好操作的时候,陈勇主任鼓舞的说“有我在旁边,不用怕,你来操作吧“,最后操作很成功,我不知道他是否紧张,手术衣下的我已经紧张的出了一身汗。还有一次患者术中突发房颤,我没见过这情形,紧张的不行,但是廖小卒主任,神情自若,当机立断,正确用药,不到半分钟,患者就恢复了窦性心律。幸运的是,科里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有耐心的教导我,每一步、每一个细节,不厌其烦的去讲解,以此来加强我的理解记忆,在他们的指导下,我迅速成长,这一年来,不止是我有所成长,我想老师们也会很欣慰。
最近,伴随着新学员的到来,科室也热闹起来,李斌飞院长亲自来给新学员授课,为了拉近与学员的距离,从讲台上走到学员中间来,他娓娓道来,却发人深省,使人受益匪浅,他说“医者起死回生,救人于危难”,作为一名麻醉医生,要把自身本领扎实好,刻苦钻研,才能维护好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众所周知,李斌飞院长从一名麻醉医生,力克重难,成功将ECMO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救治无数危重症患者,拯救了许多家庭,被誉为国内“ECMO第一人”,荣获“南粤工匠”、“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最近更是荣获“第五届人民名医·优秀风范”,就是这样一位名人,却没有一点架子,始终面带微笑,亲自指导规培学员的工作,让我心里由衷的敬佩。
在科一年听到过许多关于麻醉的话,以前听说过,但是却没什么深刻感受,比如“麻醉医生如同病人背后的守护神,没人知道你的存在和重要性,直到问题发生”,麻醉医生就像聚光灯下的无名氏,默默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麻醉医生忙碌起来,那绝不是什么好事情;还有“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些话只有切身体会时,才知道没有说起来那么云淡风轻,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到手术结束,没有一刻是可以松懈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氧等生命体征,大大小小的波动都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一场手术下来,就像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直到把病人安全送至复苏室,才可以稍稍松一口气,紧接着就要准备下一台手术的麻醉,而这所有的一切,老师也参与其中,完成他们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带教工作,他们是很辛苦的,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听到老师因教导学生喊过累,这大概也是一种传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里,想对每一位老师说谢谢,谢谢您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您们的守护,才有患者的平安,您们辛苦了。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