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我的住培日记
评审专家黄丹平(ug环球会员登录门诊部主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从师的难忘时光,记述生动,情景真切,人物形象跃然欲出,具有较强感染力
2022年4月18,周一,晴。
这是一个与往常一样平平无奇的周五,早晨八点半,手术室内无影灯亮着,这是一台舌癌根治术,由于肿瘤范围太大,切除病灶组织较多,意味着这台手术除了常规切除肿瘤,淋巴结清扫,还要做游离皮瓣转移以及血管吻合、气管切开,加之颈部重要血管神经较多,这势必是场难打的仗。叶飞主任将带领我们一起完成这台手术,叶主任分配好了任务,他与另外两个老师——伍健辉主治医师、林悦权医生负责肿瘤切除,我和配合徐建慧老师则着手准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叶主任叮嘱道:“一定要时刻谨记无菌原则,千万不能有污染!”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脸上却没有丝毫疲惫的神态,依然全神贯注的推进着手术,时不时听到“钳!”“拉钩!”“带线!”等简短有力的指令。终于,肿瘤已经切除,切缘也已送检确定阴性,而这边也顺利取下皮瓣,接下来就到了皮瓣的吻合。皮瓣的供血动脉需要吻合到甲状腺上动脉,静脉则要吻合到颈内动脉,需要用到比头发丝还细的9-0的缝线,精细程度可想而知,这就不仅考验术者的技术,还有其耐心和细心。大家轮流替徐老师剪线,眼睛就已经觉得酸涩不已,而徐老师还在继续有条不紊的缝合着。终于,徐老师缝完最后一针,松开血管夹。大家都屏住呼吸,直到看到皮瓣开始渗血,大家都高兴的说,来血了来血了!这是胜利的欢呼,是付出心血取得的战果,它属于每一个人!
此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尽管从早上八点一直站在手术台旁,但是大家并不感觉疲累,而是齐心协力,各自发挥自己的所长,分工明确,顺利完成了这台复杂且耗时的手术。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将意识凝聚在一起,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变得模糊而脆弱。人心齐,泰山移,老师们用他们的精诚合作,教会了我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远的道理。
2022年5月25日,周三,晴。
收新病人无疑是每天的必修课,但是如何思路清晰,不遗漏重点地收治好病人,却是我们需要一生都要学习的重点课程。这不,急诊收治了一个喉梗阻的病人,血压也高。我犯了难,转头看了看宋老师想寻求帮助。宋老师却不直接告诉我怎么用药以及开医嘱。她先问我“喉梗阻病人怎么分度,不同分度怎么处理啊?”看我回答上来,她满意的点了点头,“那这个病人你查了体,你觉得是几度了呢,按照分度上先把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下来!”我一时间明白过来,马上就给出了常规医嘱,如输液建立通道,吸氧等。宋老师提醒说“喉梗阻病人如果突然加重你怎么办?”“急诊气切!”我马上反应过来自己没有备气切包。宋老师笑笑:“那你喉梗阻暂时稳定了,你要不要查查为什么他会喉梗阻啊,你查体发现可能是喉癌导致的,你用什么去佐证呢……”这样一点点的追问下来,我的思路马上明晰起来,提出了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检查。宋老师提醒道:“病人为什么血压高呢?,血压高有那些可能会导致呢?”我想了想,病人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可能刚步行至病房,没有休息导致的血压高,以及喉梗阻呼吸困难,从而导致的血压升高等可能性。宋老师皱皱眉:“还有吗?血压高不考虑循环系统是否有问题吗?那你要不要看看他的心电图,听听他的心音啊?”显然是对这个回答不甚满意,我这才发现自己忽略了查看病人心电图这一步。接着在宋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开具出来一个完整且有条理的医嘱。宋老师夸奖道:“不错嘛,你看,现在的医嘱是不是就很完整了?”不过话锋一转,接着说:“专科知识基本都掌握了,不过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还要继续加强其他系统知识的学习。”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除了收治病人,我仿佛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大课。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连篇累牍的讲义,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字句,而是基于病人身上出现的问题,老师带着我们抽丝剥茧,一步步探究问题的真相,并循循善诱,指导我们找出解决办法,并针对性的要求我们及时看书完善不足之处,每当我们取得进步,他们都会不吝夸奖,但发现我们的问题时,也会严肃的批评指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正是许多像宋老师一样的老师,让我们学会自主学习,教会我们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让我们不断进步。
2022年6月29日,周三,晴。
今天是我和陈国平老师值班,电话突然响起,告知有急诊病人,血压200+/120+mmHg,鼻出血持续不止。挂完电话,陈老师问我打算如何处理,我将自己边降压边止血的思路说了,并且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止血措施,以及后续复诊事宜,看我一一答上来,陈老师提出让我离开老师独自处理,当作阶段小考。我准备走时,他又说道“检查一下材料和器械备齐了吗?”,“齐了!”“在路上先自己在脑子里预演一下操作过程!”“好勒!”,而直到我走进电梯,陈老师还在叮嘱我“要有礼貌,想想怎么跟急诊室的老师和病人沟通!”“有事就给我打电话知道吗?”然而,当我处理完病人一回头,发现陈老师就站在后面笑意盈盈地看着我。
多么熟悉的场景,就像回到了高考那天,老师和家长对即将奔赴考场的考生的再三叮嘱。既担心你遇到挫折,又要鼓励你去乘风破浪,不断成长,所以一直确认你的长剑是否配妥,能否面对江湖。他们从你的专业技能,到为人处世都一再叮嘱教导,无非希望能看到你不断突破,毕竟雏鹰终究不能在雄鹰的羽翼下度过一生,他终究要独自翱翔天空。这是每一个为人师者的真实写照。而这样的事,我的老师们每天都在重复,一遍遍不厌其烦的传授我们飞行技巧,一遍遍测试我们是否有独自面临外面风雨的能力。
这些就是我规培生活中平平无奇的一天又一天,你要是问我,哪天最特别,我想我给不出答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对他们最生动的描写。每天都这样一如既往的面临着老师们专业知识的提问,以及临床技能的传授,不期而遇的实践考核,但每一天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天,因为每一天的我都在老师的教导下成长为新的我,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团队精神,协作能力,都在不断进步。他们不仅告诉我,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能力的重要性,更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告诉了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们就这样在平凡的日子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着作为学生的我们,期待着我们成长,都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也希望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我,成长为他们的样子!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