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拇指朋友
提起医院,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关乎生死。生老病死是自然发展规律,虽然医学可以延缓它们的发展,但是对于肿瘤中晚期的病人,我觉得增加生命的纬度比长度更重要。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从不以性别、年龄或病情去区分患者,来到医院的每一个患者都应得到正常的照护。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的两位大拇指朋友。
第一位朋友,是一个从ICU出来的阿叔。他住在5173床,阿叔从ICU出来时,身上插满了管子,还进行了气管切开。阿叔痰特别多、咳嗽厉害、呼吸困难,需要气管内高流量吸氧,平均每两小时吸痰一次,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精神萎靡。
从ICU出来的前几天,由他老婆照看,后来换了一个专职的护工。每次我们去给阿叔做治疗的时候,他从来不会看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就任由我们摆布。
有一天上中班,我去给他换针水的时候,看到他的眼睛盯着天花板在转。我想,是不是气管切开的原因使他无法与他人交流,所以造成了他孤僻的心理。见状,我拍了拍阿叔的肩膀,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当他的眼神与我对视时,我能看到他那颗坚定地想活下去的心。
之后,每一次去到阿叔床边,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阿叔,加油,你很棒哦!他也会嘴角上扬的回我一个大拇指。他那个僵硬的微笑,我看来却觉得是最可爱的笑容。之后阿叔每拔一条管,我都会对他做同样的动作,说同样的话。
后来,通过蹩脚的手语,我得知了,他的女儿也叫“珊珊”,他还是一个有着几栋楼出租的包租公。
阿叔积极的配合治疗,除了气管切开套管,身上的管道慢慢全部拔除了,阿叔也从躺到坐再到站,最后直立行走,他一点一点地在恢复健康了。在这期间,陪伴他的还有他手机里的音乐,我想,他一定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吧。
那天,阿叔出院了,他绕过大半个病房,在其他病房门口找到我,送我一个灿烂的微笑和一个竖起来的挺拔的大拇指,然后用手示意他要回家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朋友的道别呢!我真心为他感到高兴。
我的第二个大拇指朋友,也是从ICU出来的5181的阿婆,她有着严重的ICU综合征,不配合治疗、不肯翻身、总吵闹着要回家。
阿婆也因为肿瘤压迫了气道,进行了气管切开。虽然如此,阿婆的神情却始终镇定自若。她有四个非常孝顺的儿女,每天都是两个女儿轮番24小时不合眼的照看。她大女儿告诉我们,阿婆是一个很英雄的妈妈,阿婆一个人做生意把他们姐弟几个拉扯大,所以他们都很爱阿婆。
了解了阿婆的习性后,我去给她做治疗前,都会先俯身在她耳边,竖起大拇指,然后崇拜的说:靓女,你好厉喔!(粤语:你很棒)
然后她都会像个小孩子一样,笑的很开心,也很配合我的治疗,家属见状,也特别开心。
有一天早上,我开始去给阿婆做治疗,去到床边,我日常的跟她交流着,她突然娇羞的给我比了一个“心”。她大女儿看见了,高兴的拍起手来,一边说:妈妈,你比我时尚多了,这个比“心”你用的比我好多了。
阿婆的这一个比“心”,家属比我还喜出望外,直到我下班,她还念念不舍的夸着她的妈妈。
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道路很长,但是想着那个78岁的比“心”,我觉得我一定也不孤单,满身的疲惫感也挥之即去。
《念你们的名字》中说:病人,是“病”,也是病着的“人”,是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医药或有穷尽之时,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人文关怀,温暖的不止患者和家属,还有我们自己,愿我们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