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我爱着你们
现在,护理不只是护理病人的疾病,更多的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虽然我是一个刚入行不多久的新人,但在放疗一区的2年里,也算是经历过了不少的生离死别,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小小的心得体会。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刚刚投入临床工作时,自己组里的一个病人。当时,我们组里都是些危重病人,几乎每个人都有家人在侧,只有她是整日自己呆着——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患有癌症的阿姨。
在我的印象里,从她入院直至离开我们,都鲜少见到过她的家人。因为病痛,她几乎无法照顾自己的起居。因为疾病肿胀破溃的腿,导致她无法下床活动,生活便只剩下了痛苦和一张小小的床,连在手边的床头柜上拿起杯子喝水,都是不小的难题。
我对那段日子的回忆,就是忙,很忙,恨不得脚下能生出翅膀,一刻都没有停下脚步。所以那位阿姨病房前一次一次反复亮起的呼叫铃成了绊住当时业务还不大熟练的我工作上的大问题。
但是就算这样,我也没有厌烦的一次次过去询问,一次次的帮她倒水,递水,翻身,换护理垫。反而,我的心里很难过,她患病前会是一个多么要强的人啊。哪怕自己一个人在医院无人照拂,她也没有放弃过自己,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被关怀,被照顾啊!
所以就算脚不停,手不停,我也总是会关怀她几句,还是会在路过她那里的时候问上一句:“阿姨,要翻身吗?”“阿姨,还要喝水吗?”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我依然记得当时她的眼神,在她按响了呼叫铃,我们过去询问她时她的眼神,那是有点畏惧,害怕打扰我们太多,害怕不被我们理睬的眼神;更多的是渴望,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渴望得到爱的眼神。
因为科室病种的特殊性,我们这里很少会像别的科室一样,经常充斥着欢声笑语。他们大都很安静,把自己关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独自承受,默默消化这一切。
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要做的并不只是沉稳干练,而是要多一点开朗,来带动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敞开心扉。并不需要他们对我无话不谈,只是想着最起码能让他们稍微放下戒备,偶尔能露出久违的笑容。
有一位阿叔,之前住院的时候老是闷着自己,虽然他不苟言笑,但是我知道他只是没有走出来而已。每次我去给他打针的时候,总是会像哄小孩子一样对他讲:“阿叔,要打针针咯~”。
病人不就是小孩子吗?他们脆弱,敏感,不愿意表达自己,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站出来,带给病人快乐,哪怕是一点点也好。现在这位阿叔看到我来到他床边,就会笑着对我说:“姑娘,是不是又要打针针了?”
虽然我没有办法像医生一样,从根本上缓解病人的病痛,但我最起码可以让病人不抗拒,乃至开心的接受治疗,不再被束缚在自己的茧中。
不管是好相处的人或者不好相处的人,平凡人或者有钱有势的人,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他们在这里,他们都只是病人。
在这里,没有有色眼镜,没有歧视,没有刻意的疏远,有的只是一视同仁的关心和爱。我们就是他们抗癌路上最忠心的朋友,也是他们最贴心的亲人。
我能做的还有很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向科室里的姐姐们虚心学习,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能为病人们做的更多,给他们更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
世界与我爱着你们,比心。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