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治疗】女子突发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两次进ICU,差点窒息而亡!
2021年3月15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经过长达2个多月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因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来院的周阿姨终于顺利出院。牙痛它是病,“痛”起来还可能要命!
2021年1月9号,周阿姨因为牙痛4天后出现严重的呼吸及吞咽困难来到了我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见状马上请口腔科急会诊,值班医生何婉雯查体发现周阿姨左侧颌面部肿胀,有向颈部扩散趋势,皮温升高,张口严重受限,张口度不足1cm,牙龈红肿,左侧咽壁肿胀充血,考虑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即刻收住入院。
周阿姨入院当时情况↑↑↑
入院后我们经过病史询问得知周阿姨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中风史,马上对周阿姨进行了一系列的抽血化验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并予心电监护及血氧监测,同时经验性用药抗感染,由于周阿姨血氧能达到95%以上,所以值班医生暂予对症处理并严密观察。
第二天查房,何锐文及周杨医生发现用药后周阿姨的情况并未见好转,而且肿胀较前一天加重,二线医师许志杰查看病人后,翻阅CT报告发现,左侧颌面部、腮腺区及咽旁间隙明显肿胀并积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右侧前下颈深间隙亦见少许积气,口咽腔、鼻咽腔、喉腔狭窄,考虑感染性病变,双侧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变性。由于影像提示咽腔被压迫超过1/2,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窒息,许志杰副主任医师决定马上安排急诊手术行“气管切开+颌面部脓肿切开排脓”,术中许医生首先进行了气管切开保证患者通气顺畅,然后沿左下颌下缘切开脓肿,充分顺通脓腔,见大量恶臭味脓性分泌物流出,再对脓腔进行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放置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由于考虑患者基础疾病多,感染严重,手术后周阿姨被送到外科ICU监护。
CT显示咽腔压缩超过1/2↑↑↑(注: 为剩余咽腔,
为软组织间积气 )
经过了2天的监护,周阿姨生命体征稳定,转回口腔病房继续专科治疗,但好景不长,转至普通病房后,周阿姨病情再度发生变化,心率维持在110次/分以上,BNP高达4204.0pg/ml,考虑心衰可能,由于感染消耗、发热,出现严重脱水的情况,血Na+、Cl-一度出现危机值,凝血指标异常,口腔出现自发出血,胸部CT提示:双上肺、下肺片状影,考虑肺部感染。左上肺肺气肿。经过了2天的对症治疗仍没有明显改善,考虑到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不稳定,1月15日,周阿姨再次住进了监护病房。
经过了急诊监护室3天的监护治疗,周阿姨的各项指标都有了好转,再次转回口腔病房,然而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血压在持续泵入降压药的情况下维持在160/90mmHg左右,心率依然维持在110次/分以上,血糖在反复调整胰岛素的情况下维持在15mmol/L上下,另外在病魔的折磨下,周阿姨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加上气管切开不能说话倾诉,刚刚离开监护室的周阿姨心情低落并产生了抵触治疗的情绪,拒绝配合护士的治疗操作。在这种种考验下,口腔科的医护人员一边在和家属一同配合安抚周阿姨情绪,一边针对她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经过数次的脓液培养,周阿姨最终确诊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多种细菌合并真菌感染,针对这情况,在三线医师口腔分院副院长陈觉尧连同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张同韩的主持下进行了院内扩大会诊,邀请了临床药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营养科的各位专家一同会诊,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在控制血糖、血压、心率的前提下,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经过了近一个月抗感染、营养、降糖等治疗,周阿姨的情况逐渐好转。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由于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周阿姨出现了左侧腘静脉、左胫前、左胫后静脉完全性栓塞以及右侧小脑半球、枕叶、扣带回斑片急性脑梗塞,双下肢肌力减退(不能抬腿),这对颌面部感染未完全控制的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在普外二科及神经内科的协助下,我们一边继续抗感染,一边进行溶栓治疗,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抗血栓治疗,周阿姨的左胫前、左胫后静脉完全复通,左腘静脉已经复通35%,脑梗塞也进入了恢复期,再配合康复科的理疗,现在周阿姨已经可以依靠支架站立缓慢行走,后续只要出院后继续康复锻炼就能慢慢恢复行走能力。
治疗后CT影像↑↑↑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在口腔、颌面和上颈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当中发生的细菌性的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的时候称为蜂窝织炎,局限的时候称为脓肿。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扩散所导致,损伤性,医源性,血源性比较少见。局部表现是,红,肿,热,痛和功能性障碍,炎症反应比较严重的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等中毒的症状。颌面部间隙感染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局部组织严重水肿压迫呼吸道,引起窒息,严重者可向上扩散导致颅内感染,向下扩散导致纵膈脓肿,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治疗主要以早期全身抗感染、及时局部切开排脓预防感染扩散为主,同时配合全身营养支持治疗促进康复,但临床上往往患者就诊时感染已经比较严重,当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感染更加难以控制。我们每年均治愈十例以上的严重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
因此,我们(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日常中应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排除口腔病灶,当出现牙齿及牙龈疼痛时,及时重视起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别把牙痛不当病,“痛”起来时,它是真的能要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